虚增健身课包转卖员工获刑 监守自盗终落法网

2025-07-03 IDOPRESS

健身课包在二手平台上以6到8折的价格转让,背后隐藏着一场长达三年多的“监守自盗”戏码。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近日审理了一起职务侵占罪、盗窃罪案。

2023年7月,某健身管理有限公司在核查客户健身课包时偶然发现,该客户使用的健身课包与公司在某网络购物平台上销售的课包产品匹配不上,该笔订单的核销码在后台实际销售数据中无法查到。经过全面核查,发现一批存疑课包,且全部来自同一个二手购物平台账号。这一异常引起了公司的警觉,调查后发现员工陈某有重大嫌疑,遂报警。

陈某到案后主动交代了犯罪事实。2019年6月,陈某入职健身公司担任门店前台,负责核销和维护线上销售课包订单数据。根据公司惯例,前台员工可以使用个人账号、门店通用账号或店长个人账号进入系统维护课包数据。陈某从中嗅到了“商机”。

自2020年6月起,陈某通过个人二手平台账号,假借老客户课程转让等名义,对外打折出售健身公司的健身课包。当用户购买后,陈某便利用维护数据的职务便利,进入公司系统为上述用户虚增公司在某网络购物平台的线上健身课包信息,包括课包名称、订单启用时间、支付日期、会员手机号等数据。为规避公司内部审查,陈某还特意将虚增课包的启用及付款时间修改到公司财务结算日前的一两个月。此后,这些通过二手平台购买课包的买家就可以正常到店核销并消费。涉及课包订单202笔,金额合计140余万元。

2023年6月后,公司取消门店通用账号且明确禁止员工使用他人账户登录公司销售系统。陈某便通过猜配密码的方式擅自登录同事的账号,或趁同事短暂离开,擅自进入已登录的系统,继续为其二手平台买家虚增课包进行低价转让,涉及课包订单17笔,金额合计10万余元。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
      联系我们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