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友人与中国抗战胜利”座谈会举行

2025-09-05 HaiPress

人民网迪拜9月4日电 (记者管克江)近日,“黎巴嫩友人与中国抗战胜利”座谈会在黎巴嫩哈马纳镇举行。哈马纳镇镇长阿明·拉布斯、马海德博士家族代表乔·海德姆博士、黎中友联主席安东·马尔旺、黎中丝路对话协会会长瓦里夫·库迈哈等中黎各界友好人士出席。

哈马纳镇是国际共产主义战士马海德博士的祖籍地。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1910年9月26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市。1933年11月,治病救人的同情心促使年轻的马海德博士决心去中国行医。目睹对华侵略战争暴行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舍生忘死、患难与共,他毅然参加了红军,投身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义事业中。马海德博士在中国度过了55个春秋,以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精湛的医术,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他是第一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加入中国籍的原外籍公民。

座谈会现场。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供图

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陈传东致辞表示,在哈马纳镇,他深切感受到马海德博士的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深切感受到马海德博士对黎巴嫩和对中国的热爱,深切感受到哈马纳居民以及黎巴嫩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更深切感受到和平的珍贵和捍卫战后秩序的责任。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人类文明再次来到十字路口。我们必须从战争中深刻汲取教训,抵制国际关系重回丛林法则的逆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陈传东表示,中黎两国及两国人民长期友好,守望相助,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间真诚相待、互利合作的典范。当前中黎关系发展面临新的重要机遇。欢迎黎巴嫩各界朋友参与中黎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和互学互鉴的文明交流。

与会代表表示,马海德是黎巴嫩人民的骄傲,是黎中友谊的象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承载着全人类对战争教训的深刻反思、对持久和平的殷切期盼。经过不懈奋斗,中国已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关键力量。

(人民网海瑟姆·穆扎恩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王禹蘅、杨牧)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
      联系我们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