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0
HaiPress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趋于理性,单纯依靠降价已经难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热情。麦肯锡发布的《2025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焦点已从价格转向创新,创新驱动的消费逐渐成为主流,价格竞争对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影响正在减弱。
报告显示,2023年汽车价格竞争带来的净刺激效应仅为3%,超过60%的受访者对汽车价格竞争持中立态度,认为其对购车决策无影响。到了2024年,这一净刺激效应仅上升了0.6%,17.5%的受访者认为价格竞争无法刺激他们购车。考虑到传统燃油车和电动汽车市场折扣率分别上升近8个和5个百分点,这种微小的增长显然不划算。
整车厂应意识到通过创新进行竞争比单纯参与价格竞争更有效。报告建议,整车厂可以采取一种策略,即以相同售价提供更好的汽车技术,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并保护产品价值和品牌定位。
多数消费者在购买下一辆车时倾向于保持在与当前车辆相同的价格范围内。调研结果显示,在10万元至15万元的主流细分市场,很少有人愿意降级换车,表明入门级消费者有强烈的升级意愿。然而,在其他细分市场,想要降级换车的车主比例显著增加,接近2022年的水平。这可能是因为随着中国乘用车市场价格竞争加剧,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性能更好、功能更丰富的汽车,从而影响了他们的预算规划。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乘用车行业促销与降级将回归理性,市场秩序明显改善。今年前10个月,新车降价规模相对温和,但国内车市价格战仍在持续。数据显示,10月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99.5万辆和296.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3.3%和3.6%,同比分别增长10.7%和7.5%。其中,新能源车新车降价车型的平均降价力度达到1.8万元,降价幅度为11.1%。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在10月月度销量发布会上表示,协会每天监控乘用车终端售价,目前终端价格下浮非常大,且新车上市定价普遍较低,这种趋势需要各方高度关注。